发布机构 | 国家发展改革委 环资司 | ||
号 | 制发日期 | 2024-08-08 |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工作,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发改环资〔2024〕1046号,以下简称《方案》)。为便于各有关方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内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尽快补齐基础短板。要探索建立碳标识制度,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双碳”有关协调职责,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系统部署、扎实推进“双碳”标准计量工作,初步形成了层次丰富、覆盖面较广的标准体系,计量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也要看到,面向“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进展仍然滞后、工作基础总体偏弱,一些急用先行的重要“双碳”标准存在空白,部分领域标准亟需修订,相关计量仪器研制水平不高,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供给不足,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方案》,明确了2024和2025年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快“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强化标准计量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撑保障力度。
问:《方案》提出了哪些目标?
答:“双碳”标准计量工作是支撑碳排放双控实行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碳排放双控,2024和2025年是夯实工作基础的关键时期。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碳定价政策体系。
《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推进“双碳”标准、计量工作的原则和目标。标准方面,按照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开放协同的原则,围绕重点领域研制一批国家标准、采信一批团体标准、突破一批国际标准、启动一批标准化试点,到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计量方面,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到2025年,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
问:《方案》明确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双碳”标准、计量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密不可分,互为协同,共同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实施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方案》聚焦当前标准计量工作的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双碳”标准方面。一是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围绕电力等重点行业,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规范以及相关配套技术规范制修订。二是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国家标准,加快研制“新三样”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三是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开展典型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研制,推动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纳入国家标准体系。四是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加快氢冶金等关键碳减排技术标准研制,制定生态碳汇等碳清除技术标准。五是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修订提高钢铁等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修订完善节能配套标准。六是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修订升级传统工业非工业产品能效标准,加快研制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七是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定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回收拆解标准,开展光伏、风电、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八是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增加低碳指标,研究制定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相关标准,加强钢管、卫生陶瓷等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制修订。
“双碳”计量方面。一是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布局建设一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快高精度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探测仪、光谱仪等仪器的研制,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三是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制定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优化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四是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持续开展基于激光雷达、区域和城市尺度反演等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烟气捕集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五是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推动加强火电等重点行业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直测方法与核算法的比对研究等。六是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研究制定碳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七是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编制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煤化工生产企业碳计量器具配置与管理等计量技术规范。八是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组织各地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提升能力。
问:如何抓好《方案》贯彻落实?
答:建立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是支撑“双碳”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加强工作协同,狠抓工作落实,共同建设好“双碳”标准计量体系,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切实履行“双碳”有关协调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制定中强化相关计量、标准要求,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及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结合分管领域加强协同联动,集中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二是强化宣贯培训。开展碳核算、碳减排相关计量、标准知识的宣贯培训,增强企业计量意识和能力水平,在企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氛围。推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设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岗位以及专门的计量、标准化人员。鼓励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班。
三是开展先行先试。面向企业和园区开展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助力碳排放“算得出、算得准”,推动碳排放“减得掉、减得下”。推动企业加强碳计量体系建设,开展碳计量审查试点。组织开展零碳园区计量试点和能源资源计量经验交流。
四是加大经费支持。各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基础通用和急用先行标准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计量技术规范制定等。
五是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计量、标准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适用性分析,在电动汽车、新型电力系统、生态碳汇等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加强新领域新技术国际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